1. <acronym id="1fgqr"></acronym><input id="1fgqr"><li id="1fgqr"></li></input>
      2. <acronym id="1fgqr"></acronym><acronym id="1fgqr"><li id="1fgqr"></li></acronym>
          歡迎訪問福建自考網!本站為考生提供福建自考信息服務,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,非政府官方網站,官方信息以福建教育考試院www.eeafj.cn為準。
          下載APP

          城市:
          自考系統:

          福建自考網> 試題題庫列表頁> 甲公司是一家飲料生產企業,有關業務資料如下:(1)2×09年12月,該公司自行建成了一條生產線并投入使用,建造成本為600000元。采用年限平均法汁提折舊,預計凈殘值率為3%,預計使用年限為6年。(2)2×12年1月1日,由于生產的產品適銷對路,現有這條飲料生產線的生產能力已難以滿足公司生產發展的需要,但若新建生產線,成本過高,周期過長,于是公司決定對現有生產線進行改擴建,以提高其生產能力。假定該生產線未發生過減值。(3)2×12年1月1日至4月30日,經過4個月的改擴建,完成了對這條生產線的改擴建工程,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。改擴建過程中發生以下支出:用銀行存款購買工程物資一批,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款為210000元,增值稅稅額為35700元,并已全部用于改擴建工程,發生有關人員薪酬8400O元。(4)該生產線改擴建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,大大提高了生產能力,預計尚可使用年限為7年,假定改擴建后生產線的預計凈殘值率為4%,折舊方法為年限平均法。假定甲公司按年度計提固定資產折舊,為簡化計算過程,整個過程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。要求:編制甲公司相關的賬務處理。

          第六章 練習題

          卷面總分:100分     試卷年份:    是否有答案:    作答時間: 120分鐘   

          答題卡
          收起答題卡 ^

          甲公司是一家飲料生產企業,有關業務資料如下:(1)2×09年12月,該公司自行建成了一條生產線并投入使用,建造成本為600000元。采用年限平均法汁提折舊,預計凈殘值率為3%,預計使用年限為6年。(2)2×12年1月1日,由于生產的產品適銷對路,現有這條飲料生產線的生產能力已難以滿足公司生產發展的需要,但若新建生產線,成本過高,周期過長,于是公司決定對現有生產線進行改擴建,以提高其生產能力。假定該生產線未發生過減值。(3)2×12年1月1日至4月30日,經過4個月的改擴建,完成了對這條生產線的改擴建工程,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。改擴建過程中發生以下支出:用銀行存款購買工程物資一批,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款為210000元,增值稅稅額為35700元,并已全部用于改擴建工程,發生有關人員薪酬8400O元。(4)該生產線改擴建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,大大提高了生產能力,預計尚可使用年限為7年,假定改擴建后生產線的預計凈殘值率為4%,折舊方法為年限平均法。假定甲公司按年度計提固定資產折舊,為簡化計算過程,整個過程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。要求:編制甲公司相關的賬務處理。

          上一題 下一題

          更多題目 請在 下方輸入框 內輸入要搜索的題目:

          企業取得固定資產后,應按照相關規定對其計提折舊,影響折舊的因素有()

          • A、固定資產的原始成本
          • B、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
          • C、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壽命
          • D、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
          • E、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壽命

          某企業2007年12月30日購入一臺不需安裝的設備,已交付生產使用,原價500000元,預計使用5年,預計凈殘值20000元。若按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,則第三年的折舊額為()

          • A、64000元
          • B、96000元
          • C、100000元
          • D、128000元

          下列固定資產,本月不應計提折舊的有()

          • A、季節性停用的設備
          • B、本月購入但已投入使用的設備
          • C、本月出售的設備
          • D、未使用的房屋
          • E、經營租入的機器

          掃碼查看答案

          掃碼查看試題答案

          掃碼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

          進入在線做題學習

          查看了解自考專業

          查詢最新政策公告

          進入歷年真題學習